石鼓区《“五小”微宣讲精准投射党史学习教育》案例作品荣获首批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三十佳”称号
2023-03-10 16:06:27          来源:中共石鼓区委党史研究室(石鼓区地方志编纂室) | 编辑:罗亮华 | 作者:刘俊甫          浏览量:21574

近日,石鼓区《“五小”微宣讲精准投射党史学习教育》案例作品在全省党史学习活动中获得首批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三十佳”荣誉。自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来,石鼓区着力在“常”和“长”上下功夫,创新“五小”新方式,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微宣讲活动,极大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氛围感,在全区掀起一阵党史宣教热潮。

据悉,为把党史学习教育做深、做实、做细,石鼓区组建了“小团队”,精心扎好选拔、教培、示范课“三道关”;开辟了“小阵地”,把党史微宣讲送到群众的“家门口”;确定了“小话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运用了“小技巧”,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精品课”;开展了“小宣传”,突出成效导向,让党史学习教育“保质保量”。

通过创新“五小”微宣讲,也让石鼓区锤炼了一批讲政治、有担当、精业务的党史宣传骨干,树立了一批接地气、有热气、聚人气的宣讲典型样板,有效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成效,谱写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的“锦绣石鼓新篇章”。


附件:

石鼓区创新“五小”微宣讲精准投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背景介绍

石鼓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以及中央、省市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延续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积极巩固好、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在党史学习教育“常”和“长”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向常态化拓展、长效化发力,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石鼓新篇章。

二、主要做法

(一)组建“小团队”

为全面加强微宣讲队伍建设,该区精心扎好“三道关口”。一是成立小分队,把严选拔口组建了12支宣讲小分队,明确每个宣讲小分队宣讲骨干3一5人。小分队成员从最基层的“小人物”、“土秀才”中选拔。他们不仅懂政策,而且善讲“百姓话”,被村镇、社区群众称为“草根”宣讲队、“布衣”宣讲队。二是培训宣讲员,做精教培关该区多次邀请党史教育专家,对40余名宣讲骨干进行专题辅导,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入剖析党史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进一步提高宣讲员党史理论水平。是注重内部练,抓好示范课。区委宣讲团在黄沙湾街道松梅村作示范“开讲”,全体宣讲员参加听讲,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内部试讲3次以上,然后再在辖区内基层单位正式宣讲。

开辟“小阵地”

以农村、社区为重点宣讲阵地,在“小课堂”“小场面”“小规模”上下功夫,有力推动“红色文化”下沉基层。一是把党史微宣讲阵地搬到田间地头、街边巷尾在各村(社区)举行“党史教育+政策普及”主题微宣讲活动,赢得社会一致好评,群众形象地把微宣讲活动称为“红色知识赶集”,希望基层能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宣讲队”。二是以“屋场恳谈会”为关键平台,把党史教育实效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将屋场恳谈会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会”、干部群众“交心会”、为群众办实事的“现场会”。结合党史教育谈中心工作,把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文明创建等重点任务作为恳谈主题;结合党史教育谈发展短板问题,把产业建设、乡村治理、党建+等工作存在的短板作为恳谈主题;结合党史教育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城区危房改造、垃圾分类等问题作为恳谈主题,分析问题根源、研究整改措施、通报整改情况。

(三)确定“小话题”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坚持在聚焦小话题上做文章,在“讲好党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上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配制宣讲“子菜单”。根据省市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宣讲活动参考话题菜单,将《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提纲》重点内容进行细化,确定了40个“小话题”的宣讲“子莱单”,搭建了石鼓人民的党史知识和红色故事的“点播台”。二是根据实际“吃点”。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各有重点和特色的宣讲。如: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区内各中小学创造性开展“9个100”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主题微宣讲活动,将“红色基因”播撒进青少年学生心中。三是将宣讲菜单具体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把宣讲话题宣讲好。比如,将菜单话题具体细化串成快板词、民俗歌词,在农闲赶集、节庆活动期间,进行宣讲传唱,用“百姓话”为群众讲好“红色故事”,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四)运用“小技巧”

在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精品课”上进行深入思考,创新实践三个小技巧,让群众沉浸式体验“红色魅力”:一是实行“看”与“讲”相结合。在宣讲之前,组织宣讲员到蒸湘中学、衡阳电厂等革命遗址走访,搜寻革命印记,找寻红色照片,深化对地方党史的认识;观看红色文化专题片,帮助其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国家政策改革变化。目前,全区累计共放专题片30场(次)。二是变“一言堂”为“多人讲”。每堂课安排2一3人讲,每人一个话题,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达到听清、听懂、弄通、学透的目的。三是现场问、当场答。采取“讨论式”、“提问式”宣讲,由群众提问,授课人员现场解答。讲台上下,热情呼应,积极互动,使整个宣讲活动高潮迭起。

(五)开展“小宣传”

为突出成效导向,扩大宣讲影响,该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小宣传:一是寓教于乐式宣传。结合“社区周周乐,广场旬旬演”活动,以文艺演出的形式进行红色文化宣讲。二是咨询服务式宣传。各宣讲小分队在基层搭建咨询台,发放宣传小资料,搞好咨询服务。三是走家串户式宣传。党史宣讲小分队结合全区开展的“百村千家”大走访活动,按照“挨家挨户走一遍,男女老少见一面,改革政策讲一讲,家长里短唠一唠,急事难事帮一帮”的要求,认真宣讲好党史教育红色故事以及农民关心的改革政策,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三、取得成效

一是锤炼了一批讲政治、有担当、精业务的宣传骨干。通过“严要求”组建队伍,“高标准”抓培训,突出党性教育特色,选拔了40名基层党史微宣讲团宣传骨干,有力充实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基层力量,为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澎湃动力。

二是树立了一批接地气、有热气、聚人气的典型样板。七旬老党员何祚英,义务在本村巡回宣讲红色故事,被作为宣讲典型在全市推介,衡阳电视台、衡阳日报等市级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追踪报道;角山镇退休教师颜励赶写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快板词,利用赶集日,走屋场,扎人堆,四处传唱,在石鼓城乡传为佳话,让“红色精神”长淌群众心底。

三是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全区开展“党史教育+屋场恳谈”累计200多场,解决各类问题230多个,收集意见建议近200条,以党史学习为切入点,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难事、做好实事,有效促进了学习教育理论实践结合,让群众能够分享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党史宣教成果。2022年,全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25亿元,增长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7亿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亿元,同口径增长16.8%。

(通讯员:刘俊甫 二审:左丹 三审:胡文东)

责编:罗亮华

来源:中共石鼓区委党史研究室(石鼓区地方志编纂室)

要闻
头条
我要报料

  下载APP